YYP on FIRE
  • 關於我
  • F.I.R.E
  • 閱讀筆記
  • 學習筆記
  • 投資
  • 交易
  • Travel
YYP on FIRE
  • 關於我
  • F.I.R.E
  • 閱讀筆記
  • 學習筆記
  • 投資
  • 交易
  • Travel
Tag:

雙動能投資

gray and gold steel gears
投資

[雙動能投資]如何抗通膨?

by yyp20 6 11 月, 2022

不管原始雙動能或者改良版的加速雙動能,持有的資產都是股和債,在高通膨的環境下,股債雙殺再正常不過,但真的無可避免嗎?

雙動能在高通膨環境下的應對方式有以下六種:

  1. 相信系統,不管它。
  2. 用持有不同資產的策略去分散風險,比如持有原物料或石油。
  3. 出場資產用相對強度去搭配,國債大跳水就持有抗通膨債。
  4. 提高整個投資組合的現金比重,讓拉回小一點。
  5. 像全天候組合一樣加入黃金和原物料,來降低標準差。
  6. 使用原始雙動能的設定。

可以依個人的判斷,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使用。

1. 相信系統, 不管它。

在不同的景氣環境下,雙動能策略都有他會漲的商品,唯獨在高通膨之下卻會通殺,加速雙動能會更痛:

(1)高成長, 高通膨–>漲新興股, 就是SCZ

(2)高成長, 低通膨–>漲已開發國家股, SPY

(3)低成長, 低通膨–>漲長期國債和金, TLT..景氣衰退時期,利率下行。

(4)低成長, 高通膨–>就是今年,漲原物料,黃金在實質正利率後被殺到見骨 ; 高通膨殺股殺債的前例, 1973年石油禁運,大盤跌了50%.

純粹的雙動能策略對上高通膨環境,因為持有的不是股、就是債,在特定的景氣環境下很不利, 這也是傳統股債配置策略的硬傷,

然而,由於高通膨的時期在歷史上不是那麼久,持有總體債市,就算在下跌時期,波動性也比股市小,適當的配置比例之下,傳統股債配仍然能夠在下跌時表現相對抗跌,讓投資人撐過去,

要是加速雙動能,不是百分之百國債,就是百分之百股市,高通膨升息的狀況下,只能硬扛,如果你開槓桿就會更加考驗信念。

各種經濟景氣狀況適合持有或會漲的資產
各種經濟狀況適合持有的資產

2. 用持有不同資產的策略去分散風險,比如持有原物料或石油。

在投資組合中,使用多個雙動能策略,分散因子、國家、商品別、週期,盡量不要有同時抱同一支,又遇到不適合的環境這樣的情況, 那會殺到翻過去, 特別是出場資產的部份,若持有標的都一樣,如果遇到特定資產暴跌,這樣閃都閃不過。

理想狀況是改善之後的組合標準差更小、夏普比率、Sortino ratio都變好了, 變得更穩定,不暴起暴落,以人性來說, 這樣平穩些的組合長期比較容易執行下去。

阿批有些很暴力的組合,搭配槓桿型ETF,年報酬40~50%, 但是標準差也30%以上,大盤的標準差大概只有它一半,這種賺的時候很生猛,一回檔就是腰斬,真的不適合像我這種心臟不好的老人家放比較大的部位…

3. 出場資產用相對強度去搭配,國債大跳水就持有抗通膨債。

讓出場資產也可以轉換,當高通膨時股市不好,國債因為升息慘兮兮的時候,加速雙動能也會很慘,若能變成持有抗通膨債券可以讓自己有進到避風港的感覺,

如此可以在通膨時持有抗通膨債; 在通縮時,國債表現更佳,兩邊得其益處。

使用簡單的相對強弱去搭配當單一絕對動能,每個月比較,上個月國債強,就持有國債,若抗通膨債強就持有抗通膨債即可。

4. 提高整個投資組合的現金比重,讓拉回小一點。

依個人的風險承受度,保留一定比例的現金,比如留10%的現金,剩下的90%部位持有加速雙動能或其它雙動能組合,這樣波動會比較小一點,有現金在手,心中會有一定的安定感,

但相對的,市場好時,整體報酬也會受到影響,就看個人承受度到哪裡,來調整配置方式,但如果一直在調整,可能會有好賺時賺不到,一調下去剛好吃到賠錢段的狀況,要注意心態的安定喔。

5. 像全天候組合一樣加入黃金和原物料,來降低標準差。

把組合中加上抗通膨的金、原物料、抗通膨債, 用核心/衛心的方式應該是個不錯的方法,感謝Ray Dalio,他的”全年候組合”中,除了美國股市、美國20年期國債、美國10年期國債,

也加入了7.5%原物料和7.5%的黃金,用來應對高通膨的環境,不同於股市和債市在高通膨時會殺爆,這二者在高通膨、實質負利率的環境下比較會上漲,

因此可以持有一個雙動能組合,可能佔70%資金,剩下的30%放金和原物料也是一種選擇。

6. 使用比較保守的原始雙動能設定

雙動能的創始人Gary Antonnaci的出場設定是使用”美國總體債市”,轉換週期是12個月,後人改良的時候,把轉換週期縮短,出場資產也改成了更具波動性的”美國20年期國債”,對於高通膨也更加敏感。

若投資人對於加速雙動能的設定覺得太刺激,那麼使用原始版本的出場資產也是一種選擇,

的確使用總體債市的報酬不如用20年期國債,但投資中,如果投資的商品波動超出投資人的心理承受度,那麼長期報酬再高的方法,也一樣會被提前出場、或放棄掉的,

特別是用來資產配置的策略,很常是ALL IN、整個身家都在裡面的狀況,波動性大,下跌時考驗就會更大,

這也是生命循環投資很難執行的原因:作者說人們可以在生命早期開2倍槓桿投資,到後期再降下來到83%股票,這代表投資人要承受雙倍的波動,最痛苦時資產會剩3成不到……

反正阿批我自知是扛不住啦…..

投資到後來,都是考驗心性,請務必要挑選最適合自己,就算天塌下來,晚上也要能睡得著才算OK喔。

本文原始刊登於”阿批的自由路”,如果在任何其它地方出現,即為未經授權之轉載。

以上僅為個人的研究心得,不做任何獲利之保證,實際下場需自行研究清楚。

6 11 月, 2022 2 comments
1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
white printer paper
投資

學投資從何處開始? 分享我做過的5種方法

by yyp20 30 10 月, 2022

想要財務自由就要學投資,你會發現坊間的投資方法琳琅滿目, 不知從何處下手才好? 同樣下跌,有人說要抄底、有人說落下的刀子不要接,誰是對的? 有人說像巴菲特一樣買進一張股票就要持有十年以上, 有的人卻在一天內進出好多次,究竟要聽誰的?

學投資可以從相對簡單的被動投資開始,再慢慢擴及到其它方法,本文分享5種投資方式,投資的邏輯、思維大不同,各有千秋,自成一派,初學投資聽到屬於不同派別的人,用的語言也不一樣,有時還會互相衝突,搞得人很亂,這裡就以阿批的經驗,由易到難,供大家參考:

方法/商品別被動投資ETF量化投資價值投資交易類(股票、外匯保證金)
難5–>易11245

被動投資>ETF量化投資>股票量化投資>價值投資>交易類(股票、外匯保證金)

在這裡對於”投機”和”投資”不去做定義上的爭辯,畢竟工具是死的,人是活的,怎麼用在於人,市場待久了就會了解,每個人適合的工具、作法都不一樣,這是一個新手必須要花時間去探索的。

1. 被動投資:

指數長期上漲,所以投資人只要固定投入資金,取長期平均成本即可, 賺取市場報酬,投資人要做的是每年重新調整持股比例即可,時間拉長到15年以上,賺錢的機會高於9成。

坊間對於被動投資的概念幾乎都是美股為主, 主要也是美股發展的時間長,市場也比較成熟,台灣市場商品比較少,最簡單的玩法就是0050無腦定期定額。

對於新手,這一塊是相對簡單上手的,時間久了,複利報酬相當可觀。

這一塊我推薦看: Youtuber 清流君,及綠角的部落格。

2. ETF雙動能投資:

也是我自己最愛用的,這是Gary Antonacci,哈佛出來的美國人創的方法,基本邏輯是他用一套簡單的切換方法,可以選擇美國全市場ETF、美國以外市場ETF、美國債券市場ETF之中最可能持續上漲的那一支持有。

比如2008年,股市大崩盤,雙動能投資法會持有當時大漲的債券ETF,於是投資人可以閃過大跌,就不用等股市慢慢漲回來。

他很簡單,一個月只要看一次就好,報酬可以贏大盤,算是很老少咸宜的方法,而且可以自己客製,非常方便。        

以上想了解得多, 可以讀我這一篇:  [雙動能投資]-讀書心得及摘要

原型ETF的作法,可以看這一篇:3種有天壤之別的美股ETF投資法

3. 價值投資:

大家耳熟能詳的巴菲特,這種作法是給股票一個估計的”價值”,當股票的市價低於價值就表示很便宜可以買進,巴菲特比較偏向找簡單可理解的生意,買下來跟喜歡的經理人長久共事。

這是台灣的主流派之一, 有的人會叫他存股,實際上主動選股操作的一種,實務上需要一段時間去建立知識體系,及吸取操作經驗,持股週期很長,

你可能需要幾年,經過了多空經歷,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否有效?信念夠不夠堅定,會不會在下跌時整個慌了手腳?的的確確會考驗到信仰。

你必須具備有解讀公司營運的能力,包括財報、產業特性分析、產品生命週期、政策走向…等等,

如何可以找到已經成功的前輩當Mentor,在投資的路上能少些迷惘吧!

想了解巴菲特可以讀: <巴菲特傳—雪球>,網路上Google也有不少人在介紹。

在GuruFocus網站,你可以看到波克夏的持股變化,個人建議研究巴菲特時,可以搭一下當下美股的市場環境來看,再看看他當時的資金體量,

比如巴菲特1950年代,二十幾歲就用股票+代操賺到百萬美金,跟他現在動輒千億美元的資金體量,時空背景不同了, 作法也會有差異。

深入來看,相信能更了解巴菲特的投資邏輯。

4.股市量化投資:

這個做法有大量的歷史資料回測可以看, 也有許多學術研究資料,投資人可以先行了解可能的市場狀況,有憑有據的進市場,出手會比較有把握。

Joel Greenblatt的神奇公式,是比較簡單的切入點,他試圖去把價值投資的東西量化,作法很簡單,每季財報出來,依他的規則篩選一下,一年換一次股就可以了,

Andreas F. Clenow的<賺贏大盤的動能投資法>裡面實際示範了一個量化投資組合,比起自己做一個量化模型,這種有人已經驗證完成的策略,也是比較容易參考上手的。

想要更好的績效,可以從規則挑出來的個股再去深入研究公司,或者用一些基本的技術指標,像是季線來增加獲利。

5. 外匯保證金(FOREX):

交易類東西,以賺價差為主,進出的頻率,短到幾分的跳動,長到數週數月都有人做,投資人需要自己去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。

方法各種各樣,有的人可以只看價格,有的人喜歡加上指標或參考數據,有的人純手動操作,有的人寫程式作。

商品有海期、外匯保證金、CFD都是高槓桿的商品,就算用股票的進出頻率也會比長期投資遠遠高得多,練得好,的確可以比一般投資好賺很多,

交易要有練個幾年的心理準備, 交易紀律的報行跟心理面的情緒控制會是很大的關鍵,不管是小時候留下來的信念影響、還是你面對盤面波動的貪跟怕,

在阿批交易過一段時間之後,每每會在該下的時候不下, 或者沒賺到就想改SOP,不然就是賠錢就開始苛責自己,這些來自心理上的因素影響績效甚大,也花了一些時間克服。

交易心理方面的書,阿批看過最鉅細彌遺<交易者的101堂心理訓練課>,作者自己是心理醫生又做交易,寫得很接地氣。

老余推薦的<我靠吸引力法則賺到3千萬>及Mark Minervini的<冠軍思維>也是好書,這些書都是專業交易者寫的,對於交易者的應有怎樣的思維、如何建立,有很好的參考價值。

股票交易方面, 想要用股票賺價差,Mark Minervini的<超級績效>系列把作法、觀念寫得非常具體,值得一讀。

要具體的來學交易方法, 國內我推薦老余, 他主要是做海外期貨的,但他的方法也可以用在任何有技術線圖的商品,股票/期貨/Forex/ CFD/ 虛擬貨幣。

他的特色只看技術線圖,不用任何技術指標,他有在Yotta開課程,不過他也說把他的直播看一看也就會了,也是講得也直白不藏私,

凡.沙普博士的<<交易,創造自己的聖盃>>及海龜系列的文章對我在建立自己的體系上所需的觀念,有極大的幫助,特別是交易系統、期望值、風險控管,

這讓我在後來面對一些主要教策略的課程,因為知道要做回測的動作,無形中幫助我在交易市場中存活了下來。

結論

建議是大部份的資金可以放在被動投資或是量化的部份, 少部分來做主動操作的部份, 做起來再來加大資金,如果在技術、心理還不是很成熟時就重押,很有可能會受重傷的,

即使是價值投資,在崩盤時也會在心理上造成極大的考驗,進而讓人做出不適當的行為。

週圍多多少少會有前輩分享這類經驗,自己也經歷過深知其恐怖之處,心態一崩就很難救了,請要入市一定要記得怕死才活得久,小小開始玩就好, 這也有可能就是最適合你的。

當初阿批到國外上課,接觸到CFD、Forex交易,這些曾是我自己在投資路上最排斥的,沒想到卻一直存活著,賺不多但還能夠持盈保泰,

早年只接觸了價值投資,以為價值投資就是王道了, 其它都是邪門歪道,結果自己在價投上跌得很重。

因此,學投資,可以系統性的都去接觸看看,記得怕死一點,小小資金開始練習即可,可能因此就找到最適合自己那個,而且不用像阿批學投資時,賠得痛得要死才買到教訓。

最後,學投資的第一步絕對是投資自己!

選定一個商品一個方法,把相關的書買來、相關的課找出來仔細啃,網路論壇中找用類似手法的高手去請教,再花點時間做模擬練習,之後再慢慢開始小本投入,相信心裡會對市場比較有概念,特別在市場裡遇到逆風時,心理上比較安定。

以上就是阿批的經驗分享,祝大家投資順利喔!

30 10 月, 2022 0 comment
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
學習筆記

3種有天壤之別的美股ETF投資法

by yyp20 13 12 月, 2021

前言

要FIRE必須要投資, 但…

想學習美股ETF卻不知從何開始? 市面上資訊駁雜, 不知怎麼選?

使用被動投資報酬率打不贏大盤, FIRE財務目標達成遙遙無期? 想找更有效的ETF投資法?

除了被動投資, 美股ETF投資法還有沒有別種?

阿批走過的路, 也許可以當作你的參考.

1

當年在市場沈浮多年, 始終找不到一個可以安心”放大部位, 長期複利成長“的方法.

於是決定”向外求解”, 開始四處上課, 終於在美股ETF這一塊讓我找到歸宿.

原來…自己想做的事, 早就有人做過了, 我們只要懂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.

一路上上過的美股ETF課程和看過的書, 阿批把它們列在下面, 主要有三種類型, 除了最多人介紹的被動投資, 阿批再介紹給大家另外二招:

  1. 被動投資型—>最多人介紹的.
  2. 機械化投資型
  3. 總體經濟動態調整型

1

一、被動型的美股ETF投資法:

優點: 定期或不定期投入, 每年一次再平衡投資組合的比例, 簡單有效, 歷史悠久.

缺點: 報酬最多等於大盤, 而且要面對的拉回期可能是數年.

1

1. 綠角 -資產配置戰略總覽

綠角算是國內使用美股ETF的先驅, 遇到他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到用美股ETF資產配置的觀念,

在碰到綠角以前, 我對於股市的觀念就是要抓飆股, 猜高點閃崩盤, 誰跟我說要Buy and hold, 我一定覺得他在講幹話,

但想想自己努力多年也沒個結果, 績效還不如Buy and hold……(哭)

課程的內容滿豐富, 有大量的數據資料, 並提供建議的組合.

有興趣可以先去綠角的網站或FB看一下, 想深入了解再上課.

綠角也有出書啦, 不過我沒看過, 就不多談囉.

1

2. TONY ROBBINS-MASTER THE GAME

錢:7步創造終身收入(簡體中文版本)

Tony Robbins在這本書裡訪問了50個名人, 其中包括了橋水基金的創辦人Ray Dalio、指數基金之父John Bogle、股神巴菲特…等,

歸納出一套適合一般人執行的法則: 利用複利的力量, 量入為出、想辦法增加收入, 並投資到一個長期有效的投資組合, 時間拉長, 你就會是勝利者.

這裡的投資組合是指Ray Dalio的全天候組合(All weathers 或 All seasons),  當初我看到時驚為天人,

它有一個優點是波動非常的小, 就算是2008那樣的股災, 也只有-11~-12%的拉回, 所以非常適合拿來拿放比較大的退休資金, 心臟不會被嚇到蹦出來.

不過相對的, 全天候的長期報酬會比美股大盤要低一點,  要採用的話, 需想清楚自己的理財目標, 是還在工作時期, 積累資金的階段, 還是已經到了退休保本提領階段.

      Google “All seasons backtest”或是”All weathers backtest”或中文的”全天候組合”都會有許多資料, 有的回測長達近百年, 像是下面這個, 是非常可靠的組合.

All Weather Portfolio 1928 -2018

下面這個連結回測了多個經典組合, 也可以參考看看.

The All Seasons Portfolio (aka The Tony Robbins Portfolio)

如果想要自己回測看看, 那麼Portfolio visualizer是超級方便的網站, 可以玩玩看.

https://reurl.cc/L7y6d4

其實美股中也有台灣ETF喔, EWT及FLTW這二支, 也可以研究一下過往績效.

https://reurl.cc/mv8QgY

1

2. 市場先生-用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|低成本低風險的被動收入策略

Mr. Market在Yotta開的課程, 用簡潔明瞭的語言介紹了美股ETF的類別、特性, 判讀投資組合的常用指標, 如Sharpe ratio,

並介紹了All weathers(全天候, 和前文是同一個)及Ivy portfolio二個組合, 並提出了具體要使用的美股ETF是哪幾支及如何使用All weathers(全天候)閃過空頭的建議.

另外, 市場先生也回答了一些關於開戶、退休提領、稅務的問題, 可以說是滿完整的一條龍介紹了, 對於ETF的初學者來說會是大補丸.

市場先生還直接在網站上弄了一個etoro示範帳戶, 所以基本上可以自己用上文介紹的工具去操作, 真懶的話就用etoro的跟單功能去跟就好了.

https://rich01.com/how-set-portfolio/

這樣如果再給阿批一次機會, 還會去買這個課程嗎?

在我覺得自己還沒有了解到一定程度時, 會耶.

而且會把相關的課程都找來看一看, 畢竟這可以省下我大把的時間自己整理, 還可以系統化的得到知識.

在市場上隨便賠都比學費貴上個幾十倍呀...……資金越大, 無知的代價就越大.

同樣的, 具備知識帶來的回報也越大.

投資的東西要能一直做下去, 勢必要深入了解到有高度把握, 甚至有信仰的程度.

只有不斷的研究、思辯, 到自己即使遇到大跌時, 面對大額的浮動虧損, 仍能很自信、淡定, 這樣才能算是成功了.

1

3. 清流君的YT

清流君是少數會引用國外文獻來介紹被動投資的Youtuber, 阿批有好一些知識是從他那邊學來, 像是傳說中的柏格頭三基金.

他喜歡用比較誇張的方式表達, 論點從被動投資的角度出發, 如果用其它門派的投資邏輯去比較的話也滿有趣.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user/Crazyboy8314

1

1

二、機械化投資的美股ETF投資法:

優點: 簡單的架構, 固定的規則, 每月只要一次, 看幾分鐘即可, 報酬率長期可超越大盤.

缺點: 回測的過去表現不代表未來, 但這點被動投資也一樣, 不同時期的市場表現本就不會一樣, 要注意盡量長一點時間的資料及過度最佳化的問題.

1

1.小資族ETF狠會賺投資法 

這是阿批去上一個外匯程式交易課程, 講師說他有開美股ETF課程, 就意思意思買來上一下, 結果驚為天人, 一直到現在, 我都還是用裡面教的雙動能策略.

課程裡教的策略架構超簡單, 只用了三支美股ETF, 一個月只要花幾分鐘看一下訊號,

想知道長期績效也可以簡單按幾個鍵就能回測, 這樣就能達到長期超越被動投資的績效, 機械化操作免去了主觀判斷會帶有情緒的困擾, 真是物超所值.

如果喜歡自己組策略的人, 也可以挑自己喜歡的美股ETF或個股放到課程教的架構裡, 阿批認為這是最棒的部份,

我自己就會把槓桿型、Smart beta ETF也丟進去玩看看, 結果非常值得.

如果你也覺得被動投資賺得太慢, 想要改善一下績效, 早點達到FIRE的目標的話, 這是一個不錯的選項.

課程裡的延伸閱讀書目(在本站裡都有介紹喔..)開啟了我對90年代以來的因子投資、美國股票及美股ETF的量化投資的認識,

原來當年的自己傻乎乎的自己瞎幹, 早就有人研究好得很完整的方法, 還發表出來,

做為投資人, 要做的是善用前人的智慧, 養大自己的荷包.

課程唯一的缺點是使用Portfolio visualizer的付費功能啦…不過也可以自己去算ETF的轉換訊號或合購, 課程社團裡也有大神可以幫忙.

1

1

三、總體經濟動態調整型美股ETF投資法:

優點: 也是久久看一次即可, 績效就能比單純的被動投資好, 就算換錯了, 長期也不易賠錢.

缺點: 使用人對指標的判讀能力很關鍵, 必須花時間去找資料來驗證, 對於總經要有興趣.

1

1.Izaax-景氣循環投資

愛檞克在總經界被稱為大神, 這本是我看過最簡單明瞭、最具體的如何用總經投資的書,

看完之後, 再看看最近發生的事件, 像是政府印鈔票、通膨、原物料大漲..etc. 就都一目瞭然了.

我還滿喜歡他很具體的提出經濟指標要看哪幾個, 要怎麼看才是有效這一塊.

書中也有提到一個具體的ETF投資法, 就2支美股ETF, 也是久久看一次, 調整一下配置比例, 不過判斷時會需要一些經驗值, 最好自己翻數據出來練習一下.

要是懶得找國外網站, 可以參考財經M平方的網站, 整理得很詳細.

https://www.macromicro.me/

或者, 直接看愛檞客的文章啦…..不過愛檞客的網站, 現在都要訂閱了.

http://www.izaax.net/blog/?page_id=1955

財訊的專欄, 如果不急著看即期的文章, 也可以等他解VIP再來看:

https://www.wealth.com.tw/lists/fame-columns/4fe4a70a-1ec2-4644-b7f8-bbe7becfd8b7

1

2.財經M平方-ETF 全球教戰守則

內容可以說是鉅細靡遺, 從美股ETF的歷史、構成方法、分類、美股ETF的比較,

到如何判斷房地產循環、生產力循環、製造循環、美元循環, 各位階可以配置的ETF, 財經M平方的專業無庸置疑.

即便沒有想要學總經, 單單美股ETF的資訊完整度就已經是物超所值了.

阿批覺得光是了解到房地產循環就有可能是改變人生的知識了,  房地產投資的金額大、槓桿也大, 能閃過循環的高峰, 抄到底部可能會是一輩子的機會.

了解到美元循環與原物料、新興市場的關係, 以及成長因子和價值因子的相關性, 對於我在雙動能策略的配置也有了新的啟發.

如果想要對美股ETF有比較全面的認識, 對應景氣循環的大週期操作, 這門課是CP值很高的一堂課.

對於實戰, 總經的判斷力很重要, M平方的網站有大量專業的資訊可以做為輔助, 若肯下工夫研究, 相信能對長線的報酬率很有幫助.

本著要學就一次學全的原則, 阿批想了解一樣東西時會把想上的課、書一次都找來,

所以也上完課就買了財經M平方的另一堂總經基礎課程和Izaax大神的另外兩本書, 有興趣的話也可以找來看.

財經M平方-15單元看懂經濟運行, 掌握全球投資趨勢 阿批看過的總經書也有好幾本, 而且都滿硬的, 看完也不知道怎麼操作, M平方算是講得很白話文, 讓一般人都能夠理解.

Izaax-經濟指標告訴你&沒告訴你的事 出版於2012年, Izaax對2008~2012年間的經濟事件有很獨到的解析, 2008年是許多人財富自由跟破產的分界線, 看看高手怎麼思考.

Izaax-道瓊三萬點 出版在2014年, 在閱讀時的感想除了拜服, 還是拜服!

內容說明了美國從二戰以來的重大經濟成長歷程、政策上的變遷帶來的影響, 並引用多方數據, 用極為宏觀的角度解釋為什麼作者在那個當下可以看得這麼樂觀,

事後在2021年時, 道瓊真的三萬點了, 你可以想像這麼多年前就抓到正確的方向去投資有多可怕.

把課程和書一次買到位

1

以上就是阿批上過、讀過的美股ETF相關的課程、書籍、網頁了, 喜歡的話歡迎按讚、訂閱、開啟小鈴噹..(咦?)

沒啦…..可以選自己有興趣的那一塊先好好鑽研一下.

Now, take your pick!

13 12 月, 2021 0 comment
3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
閱讀筆記

[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獲利公式Life cycle investing]讀書心得+一個相對低風險的槓桿投資組合

by yyp20 8 4 月, 2021

讀書心得

“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獲利公式“提出”生命週期投資Life cycle investing“這樣一個離經判道的觀點:

人應該在年輕的時候(約工作前12年)開2倍的槓桿投資,下個十數年用1~2倍之間的槓桿, 退休之後槓桿則小於1,

 <Life cycle investing諾貝爾獎得主的獲利公式>
https://yyp-fire.com/n0kn

理由是我們年輕的時候, 就算賠了80%在長期的觀點來看也沒多少錢, 而且會有數十年的時間去讓他漲回來,

在老的時候, 部位可能是年輕時的十數倍大, 波動個20%, 可能金額就遠大於年輕時,

因此建議我們可以做的是把未來退休時會賺到的預計金額折算現值, 算出現在應有的投資額及報酬率, 再開槓桿去買複利的時間.

作者認為我們應該善用時間來分散長期風險, 就像買房一樣, 在年輕時貸款買(如果自備2成, 就是5倍槓桿),

隨著時間貸款清償, 槓桿就越來越小, 而房子可以增值的時間更長.

阿批個人是認同作者的觀點的, 不過若是要實際執行, 以2倍的槓桿長期投資股市, 應該要找出波動更小的方式.

作者在推導上是完全的數字思考, 對人性並沒有考量到,

比方說, 他說就算在退休前一年遇到金融海嘯, 槓桿200/83策略(即上述工作前12年左右開200%槓桿, 下個十幾年開1.XX倍, 退休就只配83%股票,

能存的錢的也還是比乖乖的投股債時間策略(以110-年齡來決定配置股票比例,  比如30歲, 就配股80%, 債20%)及固定比例(75%股, 25%債)來得多.

作者推薦的方式之一是用槓桿型ETF:

ProFunds Ultra Bull有發行一系列的槓桿型ETF, 二倍S&P 500槓桿型ETF可以選SSO, 有開戶美國券商就買得到,

若要做1.5倍槓桿就50%資金買現貨, 50%買槓桿型ETF即可.

用SSO與S&P500為對照, 回測跑出來長下面這樣, 使用SSO確實年化報酬要高些, 但最大要承受-81.35%的拉回, 標準差是原型S&P500 ETF的2倍,

也就是承受了2倍的波動風險, 年化報酬的增幅只有30%左右,所以夏普值(Sharpe Ratio)和Sortino ratio都變差了,  這實在不能說是一筆划算的交易.

就人性來說, 誰能夠在自己的投資組合價值只剩下2成的時候依然很有信心呢?

你說那我現金留多一點,像做期貨一樣, 有100萬, 只放50萬下去了, 但這樣就不叫兩倍槓桿了,這樣對你的總資金來說, 還是一倍槓桿.

Portfolio Returns

PortfolioInitial BalanceFinal BalanceCAGRStdevBest YearWorst YearMax. DrawdownSharpe RatioSortino RatioUS Mkt Correlation
ProShares Ultra S&P500$10,000$71,445 14.09% 31.43%70.46%-67.94%-81.35% 0.560.811.00
Vanguard 500 Index Investor$10,000$42,952 10.26% 15.35%32.18%-37.02%-50.97% 0.660.981.00
2倍槓桿回測: -81.35%的回撤代表1000萬的資金在那個下會有-800萬的浮動虧損, 已經非常人能忍受.

1

用二倍槓桿承受著2倍的波動風險, 只增加了比原型多30%的報酬, 還有-80%的最大拉回.

再者如果是融資或著用期貨, 在下跌的市場, 必須要不斷補錢去控制槓桿比例:

比如A有100萬, 再借100萬, 共200萬來投資, 這樣桿桿比率是2:1,

如果這個月市場下跌了50%, 那他的錢就變50萬, 貸款還是100萬, 槓桿比例變3:1,

所以變成要補錢…可是錢不就借來的或者當保證金去了, 哪來的錢補?

原則上是每季調一次, 如果市場波動劇烈就每月調…但怎麼去定義怎麼樣才叫”市場波動劇烈”?

還是一樣的問題, 當你的投資組合價值只剩下原來的2成, 你還能有信心繼續做下去嗎?

還是就當他不存在了…..

用雙動能模型來做生命循環投資

阿批的建議是這樣的, 運用股債的波動性差異及雙動能模型做出一個投資組合.

如下, S&P500要承受的最大拉回基本是美國長期債券的三倍左右, 常常股在大跳水的時候, 債會漲, 不過沒漲那麼多.

Portfolio Analysis Results (Jan 1987 – Nov 2021)

PortfolioInitial BalanceFinal BalanceCAGRStdevBest YearWorst YearMax. DrawdownSharpe RatioSortino RatioUS Mkt Correlation
S&P 500$10,000$388,391 11.05% 15.06%37.45%-37.02%-50.97% 0.580.840.99
美國長期債券$10,000$123,638 7.47% 9.97%30.09%-13.03%-18.92% 0.480.78-0.14

1

雙動能組合

那麼何不用VFINX(S&P500)和TMF(三倍美國20年國債ETF)組成一個雙動能策略組合?

這樣的好處是:

當股不好的時候, 雙動能模型會轉換成持有債券, 用債的獲利來補股的下跌, 同理債不好時, 有股的報酬,

由於二者波動性平衡過, 當一方跳水跳得特別大時, 另一方可以補得回來.

VFINX-TMF回測結果如下, 如預期的, S&P 500在跳水時, TMF發揮了很好的替補效果, 曲線相當平滑:

PortfolioInitial BalanceFinal BalanceCAGRStdevBest YearWorst YearMax. DrawdownSharpe RatioSortino RatioUS Mkt Correlation
Dual Momentum Model$10,000$130,07024.02%21.03%67.03%1.98%-13.08% 1.102.920.05
Equal Weight Portfolio$10,000$36,11811.38%14.77%31.28%-14.16%-24.04% 0.771.190.96
Vanguard 500 Index Investor$10,000$51,16314.68%13.85%32.18%-4.52%-19.63% 1.021.691.00

1

如何? 是不是好看多了呢? 這樣的組合抱起來也比較有信心吧!看起來標準差變大了, 但最大拉回(Max drawdown)卻變小,

顯然這個波動性是往正面發展, Sortino ratio來到2.92, 即用一倍的下方波動可以換到2.64倍的報酬, 整體曲線也很平滑.

對比前述單純持有2X ETF, Sortino ratio僅0.81是非常大的差異, 報酬率先有明顯的改善.

更多的回測驗證

前面那張SSO的回測是2007~2021年, VFINX-TMF是用2010-2021年, 哪有回測期間不一樣在比的?

1

對於VFINX-TMF組合, 阿批還有用VUSTX的報酬率*3來模擬TMF, 1987-2020年的結果如下, 會有些誤差, 不過也看得出來是很不錯的組合:

1987~2020, 共34年, 只有3年是賠錢的, 年化報酬高達20.45%, 同期的S&P 500是10.8%,

累積的財富是只持有S&P500的16倍,這樣應該有達到作者說的, 開槓桿所要達到的財富目的.

而且關鍵的大股災年1987, 1999,2008, 2019都漂亮的閃過了.

VFINX-TMF要承受的最大拉回是-24.02%, 甚至還比只持有S&P500的-50.97%要小, 比用2倍S&P500 槓桿ETF SSO的-80%就別提了.

YearVUSTX*3, VFINX*1 BalanceVUSTX*3, VFINX*1 Return%
1987$10,3353.35%
1988$12,79723.82%
1989$16,81331.38%
1990$19,16413.98%
1991$26,33937.44%
1992$29,83613.28%
1993$32,7949.91%
1994$29,020-11.51%
1995$39,88237.43%
1996$47,34918.72%
1997$63,06633.19%
1998$73,51116.56%
1999$83,18613.16%
2000$118,02041.88%
2001$130,62710.68%
2002$161,76523.84%
2003$223,19637.98%
2004$283,77627.14%
2005$270,540-4.66%
2006$353,81430.78%
2007$374,6545.89%
2008$561,94749.99%
2009$519,276-7.59%
2010$579,41611.58%
2011$971,23667.62%
2012$1,033,8106.44%
2013$1,366,57732.19%
2014$1,550,90113.49%
2015$1,707,71310.11%
2016$1,947,47314.04%
2017$2,369,13521.65%
2018$3,078,02029.92%
2019$4,175,18035.64%
2020$5,587,55833.83%
   
CAGR 20.45%
STEDV 16.77%
MDD -24.02%
$4,0 L000 
$3 , 0 L000 
L000 
日 
日 
日 
日 
日 
日 
—e—•VUSTX*3, V 「 | N ㄨ ' 1 lance 「 INX lance

1

可能的遇到的問題

沒有任何策略是沒有弱點的, 雙動能也是, 尤其雙動能每次持有資產都是100%, 再來互相轉換,

因此在遇到單一資產大跌, 又要乘3倍時, 不是開玩笑的, 建議處理方法:

1.把每月報酬拉回幅度最大的數值設為停損值, 這樣將來有黑天鵝出現就可以用停損值換成現金出場.

2.使用比較小的債券槓桿, 比如用TMF及TLT使用50%/50%的比較混搭, 就可以達到債券槓桿2倍的效果, 甚至不使用槓桿ETF, 報酬也不會比純粹持有槓桿ETF差.

3.單一資產的流動性問題, 每個月轉換時是100%出清, 換成另一支資產, 那麼持有部位的體量跟資產的流動性就必須要被考慮進去.

4.遇到特殊的景氣環境, 像高通膨, 持有的相對動能資產和絕對動能資產一起跌怎麼辦? 可以看這一篇.

實務上的使用, 因為VFINX台灣人是不能買的, 可以用VOO或是IVV代替.

相對使用2倍槓桿ETF或是貸款,

使用雙動能組合對於達成 “Life cycle investing諾貝爾獎得主的獲利公式” 裡所介紹的三階段投資法, 阿批覺得更有效益 , 參考看看囉.

以上僅是阿批個人的研究心得, 不代表任何投資推薦, 若要進場, 請務必把功課做足喔, 祝大家投資順利.

本篇發表於阿批的自由路, 如果出現在其它的地方, 表示您未經授權轉載.

8 4 月, 2021 0 comment
2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
閱讀筆記

[雙動能投資]-讀書心得及摘要

by yyp20 19 3 月, 2021

雙動能係蝦米?

<雙動能投資>讓你用持有指數一半不到的風險, 獲得超越指數的績效.

在被動投資風行的年代, 這本書提供另一個更簡單、更有效率的投資方法.

1

“雙動能”這個名詞, 聽起來很玄, 講相對動能、絕對動能, 聽起來又更玄.

用比較白話的說法,

 “相對動能“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”汰弱留強“, 買一籃子市場上表現強勢股票, 每隔一段時間, 把表現不好的砍掉, 補上新的強勢股.

“絕對動能“就是如果大盤不好的時候, 高檔出清持股, 退出看戲, 等到大盤又重新好起來了, 再開始買進.

“雙動能投資”, 講白了就是股市裡大家都熟能詳的”買進強勢股, 汰弱留強, 高檔出清.“

在股市中,這絕對是常識中的常識.

作者Gary Antonacci用嚴謹的學術驗證來做這件事, 他從各家投資法的歷史沿革、各種投資工具的歷史現開始介紹, 詳細的解釋了動能的歷史, 最早的論文可以早到1801年, 沒有哪家比這更早的了,

阿批聽過的投資大家Jesse Livermor, William O’neil, Richard Dennis..甚至著名的經濟學大家凱因斯都靠動能在投資.

經過一連串的論證、回測, 引用了大量學術研究, 跑出了作者經典的雙動能模型, GEM(Global equity momentum)

GEM系統架構是這樣的:

總共持有3支ETF, 依照12個月平均報酬率來決定要不要轉換標的.

  1. S&P500,

2. ACWI ex-US(MSCI All Country Would Index, 所有國家世界指數不含美國, 有點像VEU),

3. 美國總體債券(有點像BND)

扌 $-fiACWl ex-US 
YES 
ACWI ex-US 
表 現 比 
國 期 國 
券 好 ? 
NO 
持 有 美 國 總 體 債 券 
NO 
NO 
每 個 月 由 此 開 始 
S & P58 表 
現 比 A 
ex-US€f? 
YES 
S & P58 表 
現 比 美 國 
短 期 國 
券 好 ? 
YES 
持 有 5 & P 500

1

作者在官網的一份GEM的追蹤資料, 從1950~2018年的表現, 可以說是輾壓單純的持有指數.

1950 ~ 2018 
年 複 利 成 長 率 ( % ) 
年 化 標 準 ( % ) 
夏 普 比 率 
| 最 大 回 【 % ) 
最 6 個 月 報 酬 ( % ) 
差 12 個 月 報 酬 ( % ) 
獲 利 月 份 比 例 ( % ) 
GEM 
15.8 
11.5 
0 96 
· 118 
-157 
一 17 8 
69 
100 % i%S&P 500 
114 
14.2 
0 2 
-51 
-41.8 
一 433 
64
Extended Backtest of Global Equities Momentum

在Portfolio visualizer裡有原版範例, 可以自己玩看看

應用同樣的架構, 亦可以平常70% GEM+30% 債,  市場下行就全部轉成債…., 或者用類股輪動的方式當作相對動能,

基本上是雙動能的大框架下就隨你搭了, 作者也有提供這二個作法, 基本上也是波動相對小, 績效不錯的策略.

這個模型對阿批來說算是夢寐以求的, 因為阿批曾花了多年的時間, 試圖去自己建一個股市的交易模型, 但要處理的資料實在太多…..

想到台股1700支的個股, 每支10年的資料就好, 要去驗證大盤在某個狀況下,

比如創100日(或其它日數)新高的個股, 用60MA進出的表現……還要可以閃過08年的大跌…

用想的就很累, 何況當初阿批還手key在做, 不用說是零零落落, 中間還會有一大堆的問題要思考,

像是風控機制、倉位進出機制啥的….

系統選了100支, 沒錢買100支要怎樣? 只買幾支自然會有概率分散的問題(就是買的沒漲, 沒買的卻漲了), 搞死人的…

相比之下, Gary Antonacci的雙動能模型簡直簡單到靠…北邊走…..

3支ETF, 1個月看一次, 就可以有超越大盤的報酬, 風險才一半…當然人家是用在ETF上,

如果用在個股或者開槓桿自然威力不止於此, 前提是你的錢要夠多買那麼多支個股.

再來, 阿批也一直覺得傳統的風險平價(Risk Parity)模型, 像是股債60%/40%, All weathers….etc.

將不同的資產波動性互相平衡過, 固然減少了波動, 卻也犠牲了報酬,

為什麼不能股市漲的時候100%持股, 股市不漲的時候跳出來抱現金或抱債?

Gary Antonacci的雙動能提供了最佳公約數.

在原版的雙動能採用單一的回顧期間12個月, 也就是看過去12個月的平均報酬率來做基準切換資產.

理由是作者遍歷各家學術研究, 並回測後, 認為6個月和12個月是最佳的回顧期間.

網路上有改良版的雙動能模型, 使用多重的回顧期間(想不到了吧!), 

也就是阿批最愛的冠軍策略(加速雙動能,ADM, Accelerating dual momentum),

這在國外有人回測到一百多年, 上課的老師又測了一次, 可以說是很有效且有說服力的架構.

原版雙動能:

Momentum Assets(動能資產):

  • Vanguard 500 Index Fund (VFINX) S&P500指數–>ETF用VOO、IVV、SPY都可以.
  • Vanguard Total International Stock Index Fund (VGTSX) 總體國際股票–>ETF用VXUS, VEU

Fixed Income Asset(固定收入資產):

  • Vanguard Total Bond Market Index Fund (VBMFX) 全體債券市場–>ETF用BND

*注意用ETF的績效和原資產會有誤差.

PortfolioInitial BalanceFinal BalanceCAGRStdevBest YearWorst YearMax. DrawdownSharpe RatioSortino RatioMarket Correlation
Dual Momentum Model$10,000$88,0739.16%12.59%29.87%-18.93%-19.71% 0.620.920.73
Vanguard 500 Index Investor$10,000$61,6827.60%15.65%32.18%-37.02%-50.97% 0.430.620.99
原始雙動能績效(至1998/1~2022/10)
雙動能原始版

改良版雙動能(冠軍策略, ADM, Accelerated dual momentum)

不改變標的, 只把回顧期間改成多重, 績效就已是很明顯的不同, 值得注意的是標準差也變低了.

Momentum Assets(動能資產):

  • Vanguard 500 Index Fund (VFINX) S&P 500指數–>ETF用VOO、IVV、SPY都可以.
  • Vanguard Total International Stock Index Fund (VGTSX) 總體國際股票–>ETF用VXUS, VEU

Fixed Income Asset(固定收入資產):

  • Vanguard Total Bond Market Index Fund (VBMFX) 全體債券市場–>ETF用BND

*注意用ETF的績效和原資產會有誤差.

PortfolioInitial BalanceFinal BalanceCAGRStdevBest YearWorst YearMax. DrawdownSharpe RatioSortino RatioMarket Correlation
Dual Momentum Model$10,000$160,99011.80%11.80%48.99%-22.37%-23.61% 0.861.420.64
Vanguard 500 Index Investor$10,000$63,6487.71%15.63%32.18%-37.02%-50.97% 0.440.630.99
改良版雙動能回測試(1998/1~2022/10)
雙動能改良版回測

改良版雙動能_改標的(冠軍策略, ADM, Accelerated dual momentum):

再將標的做修正, 邏輯不變, 同樣的回測期間, 承受的風險只有指數的一半不到, 獲利是倍增, 累積的資金是8倍以上.

點此看原文版回測.

Momentum Assets(動能資產):

  • Vanguard 500 Index Investor (VFINX) S&P 500指數
  • Vanguard International Explorer Inv (VINEX) 美國以外小型股–>ETF可以用VEU或是SCZ

Fixed Income Asset(固定收入資產):

  • Vanguard Long-Term Treasury Inv (VUSTX) 美國長期債券–>ETF用TLT

*注意用ETF的績效和原資產會有誤差.

PortfolioInitial BalanceFinal BalanceCAGRStdevBest YearWorst YearMax. DrawdownSharpe RatioSortino RatioMarket Correlation
Dual Momentum Model$10,000$583,21017.73%14.78%77.49%-31.94%-33.37% 1.061.920.42
Vanguard 500 Index Investor$10,000$63,6487.71%15.63%32.18%-37.02%-50.97% 0.440.630.99
加速雙動能(1998/1~2022/10)
加速雙動能回測

這個模型有個硬傷, 就是遇到高通膨股債雙跌就必死, 尤其美國20年國債對於升息是最敏感的, 會殺很大,

延伸閱讀: [雙動能投資]如何應對高通膨?

建立自己的個股雙動能模型

Gary Antonacci本身覺得投個股的轉換成本太高, 不划算, 但肯定有的人會想用應用在個股, 用不同的參數,

像阿批, 一直想建自己的強勢股模型, 可以參考:

賺贏大盤的動能投資法

作者是避險基金經理人, 裡面有教如何從頭建立一支動能策略, 邏輯和雙動能極相似, 不過是用在個股, 選股池會是重點.

延伸閱讀: [賺贏大盤的動能投資法] 讀書心得及實驗

想要了解個股怎麼選出來, 可以參考:

美股研究室

延伸閱讀: [美股研究室]-讀書心得及摘要

這本<雙動能投資>及上面的書都是上冠軍策略(ADM)的老師推薦的閱讀書目之一,

課程的社團裡會有些眉眉角角可以挖寶、討論, 這些是網路上Google不到的.

如果想要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+同儕, 用冠軍策略(ADM)的框架自行建構策略, 建議課要上、書要唸、社團要加、功課要做,

善用社團裡的資源.(真的書要看完喔….不然犯錯了不知道…賠錢也只能自己吞..)

延伸閱讀: 真的假的? 1個年複利報酬60%的懶人美股及美股ETF投資組合!?

如果想要一套直接可執行且嚴謹的量化交易策略, 雙動能網路上有一堆人寫文章!

參數、標的和用法都有人在分享了.

像阿批本身追求的是長期的資產複利成長, 即使是用原版的雙動能, 必然也是會像被動投資那樣定期不斷投入,

這時必須要有足夠的知識背景, 足夠的研究, 建立足夠強的信心,

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度, 也就是你在投資組合跌多少的時候開始會焦慮、想出場呢?

這樣才有可能在逆風的時候抱得住.

強力推薦的另一個理由

你看日本大盤這麼鳥的走勢(下圖紅線), 1997~2022年, 年複利成長才1.2%,

要是聽人說股市長期抱酬是7%~10%(這是美股的研究結果), 定期定額投資日經指數, 那這20年的歲月, 無語問倉天了…

就這樣的一個指數, 放到冠軍策略(ADM)裡都還能搞成年報10.25%, 拉回還少一半…有沒有拯救人生的感覺?

PortfolioInitial BalanceFinal BalanceCAGRStdevBest YearWorst YearMax. DrawdownSharpe RatioSortino RatioMarket Correlation
iShares MSCI Japan ETF$10,000$13,593 1.20% 18.01%60.88%-30.31%-57.84% 0.050.070.64
MSCI日本ETF(1997/1~2022/10)

1

來看看台股吧!!

下圖是用MSCI Taiwan指數為基準, 比台灣50的含”積”量有些不同, 不過大致可以看得出台灣這個市場的走勢.

2001~2022年10月, 年複利報酬率是6.06%, 最大拉回是2008年的-58.22%…..

放到冠軍策略(ADM)裡面, 報酬幾乎*2, 變成13.2%, 最大拉回只有一半不到的-20.12%…累積的資金是單純持有台股指數(橘線)的3倍..一樣20年的光陰, 投100萬, 變成400萬跟變成1200萬, 努力沒差多少, 只是選擇不一樣.

PortfolioInitial BalanceFinal BalanceCAGRStdevBest YearWorst YearMax. DrawdownSharpe RatioSortino RatioMarket Correlation
Dual Momentum Model$10,000$239,17615.59%13.47%66.06%-31.94%-33.37% 1.051.890.41
iShares MSCI Taiwan ETF$10,000$36,3286.06%24.02%73.75%-45.23%-58.22% 0.310.470.67

1

同段時期內的股債60%/40%配置績效如下…

年複利成長7.03%, 最大拉回-30.72%

阿批覺得這個績效的差距, 已經是絕對性的差距了..

同樣花20年, 資產一個變12倍, 一個變4倍, 風險還比較小, 應該不用想就選12倍又風險比較小的吧?

PortfolioInitial BalanceFinal BalanceCAGRStdevBest YearWorst YearMax. DrawdownSharpe RatioSortino RatioMarket Correlation
Portfolio 1$10,000$36,869 6.16% 9.43%21.83%-20.20%-30.72% 0.540.780.98

1

單一策略像投資單一市場, 要是不如預期怎麼辦? 那就做幾支策略弄成一個組合就好啦…分散是重要的.

或者, 像Gary Antonacci一樣, 找出當代很厲害的投資大家,

分散資金, 每個跟一些做成一個Portfolio也是不錯的主意.

總之, 要找一套簡單粗暴, 又可以長期戰勝大盤的投資策略, 阿批會說, 就是他了!!! 雙動能系列.

此文章原始分享於阿批的自由路, 出現在此表示您的網站未經授權轉載.

19 3 月, 2021 1 comment
1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

Recent Posts

  • 美股傻瓜投資法 by 部門別ETF

    12 1 月, 2023
  • 極簡生活投資法

    27 12 月, 2022
  • [冠軍思維]-讀書心得-成為最頂尖的自己!

    13 12 月, 2022
  • [檯面下我是這樣投資]讀書心得-投資應該是人生最輕鬆的事

    30 11 月, 2022
  • [財務自由實踐版step by step]閱讀心得-地理套利是王道

    14 11 月, 2022

Categories

  • F.I.R.E (1)
  • 交易 (5)
  • 學習筆記 (4)
  • 投資 (10)
  • 閱讀筆記 (15)
  • Facebook
  • Twitter
  • Instagram
  • Pinterest
  • Tumblr
  • Youtube
  • Bloglovin
  • Snapchat

@2019 - All Right Reserved.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PenciDesign


Back To Top